健身器材業數位轉型擺脫純代工模式 可自動調整姿勢也可失智分析

B0  2019年 10月05日 22:07


感想: 工業4.0我想不只可以用在製造業的數據蒐集上 , 也可以運用在更多的產業以及人因工程上

個人化結合智慧化商機,在健身風潮強攻下,越來越受市場關注,而截至2019年上半年,台灣體育用品產值已達新台幣24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現在健身器材導入數位化應用幾乎也成為台灣運動器材廠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像是資策會與台灣飛輪健身車大廠期美科技合作,聯手打造具有體感節奏訓練的智慧飛輪車,藉由App的指引可調整姿勢,並結合遊戲提升訓練趣味,此外,也有運動器材廠商將跑步機與日本失智症治療做結合。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副主任周世俊表示,傳統飛輪運動是在健身房進行,學員需要有教練在旁邊才能比較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況,難以滿足現有對於遠端上課、學員動作糾正以避免運動傷害的運動需求趨勢。

1602-1.57028442201E+13.png

如何在家也能享受飛輪教室的教學情境呢?因此資策會便與台灣飛輪車製造大廠期美科技打造智慧飛輪車,蒐集飛輪握把和坐墊等關鍵位置的壓力與動作感測數據,感測使用者騎乘時的訊息,包含站立坐姿、不同把位、左右施力比例、功率、踏頻等,而在App的搭配下系統就會建議使用者調整至正確姿勢。

甚至智慧飛輪車還具有體感回饋機制,透過外加速度感吹風或環境香味等,想像在環法自行車路線上騎車時,速度加快時前方風扇就會吹風,經過花園時會感覺到香氛味,這樣一來即便在家自主運動,缺少了健身房群聚的運動氛圍,在過程中也不會因此感到無聊。

而台灣某一知名運動器材廠商則是將健身用跑步機與日本的失智症治療結合,由台灣製造商開發跑步機硬體產品,但結合來自日本長壽研究的數據資料,在日本市場推出後便受到極大歡迎。台灣健身設備產業過去不乏隱形冠軍,仰賴OEM/ODM硬體製造,年產值達201億元,然如今面對中國大陸價格戰及全球智慧化布局競爭,也在積極進行數位轉型,擺脫純代工的生產模式,建構運動加值服務或是自有品牌產品。

  • 最後修改時間:2019年 10月05日 22:31
  • 9
  • 564
  • 0
  • 0
馬上回應....

共 0 則回應